7月16日,重慶276路公交車上,一個老人將唯一的空位讓給十六七歲的孫子,卻要求一旁的大三學生王丹丹給其讓座。王丹丹沒有讓,老人稱“現(xiàn)在的年輕人書都白讀了……妹妹,還是要尊老愛幼。”車上一片討論。你怎么看?(7月20日《重慶商報》)
尊老愛幼的確值得提倡,但尊老愛幼從來不是道德綁架,道理很簡單,道德問題在是非面前必須讓步,否則一個連是非和原則都不講的語境里,還有什么可以遵循的規(guī)矩?由此,筆者不贊同一些網(wǎng)友,不過就是一個座位,讓給老人就是了。如果這種邏輯可以忍受,那就是是非不分了。
在這個社會人們遵守法律和道德準則,但卻不能容忍的是,他人借助道德大棒對人進行綁架,因為這一邏輯成立,那么,任何人的權利都會被人以各種借口剝奪。在這里,老太太高舉“年輕人應該給老人讓座”的大棒,先利己,再侵犯他人權利,并歪曲事實進行道德說教,進一步構成對他人人格的侮辱。這樣的事情憑什么容忍呢?忍要有原則,無限度的容忍就是對歪風的縱容,好好先生要不得!
正如網(wǎng)友們的跟帖,這類老年人在公交車中十分常見,總是借助自己的道德優(yōu)勢獲取座位,筆者常見到,有人給老人讓座了,他不坐給自己孫子孫女坐,另外的人不好意思了,只好又讓座。這種雙重標準的行為,本身不利于孩子的教育,雙重標準更是對社會公德的傷害,在此情況下,社會公德不過成為了個人獲取私利的工具。而歷史上,憑借所謂的道德綁架獲取私利的并不少,其危害性也是很大的。
不可否認的是,現(xiàn)在社會粗鄙的利己主義者越來越多。6月8日上午,南京一49路公交車停在路邊,一老太太從后門上車后司機告知其須前門上車的規(guī)定。老太太突然發(fā)火,用粗俗語言辱罵司機2分多鐘,司機感到不適,停車后暈倒。福州一老大爺,為了讓剛懷孕的兒媳在家好好安胎,不僅要求鄰居們晚上8點睡覺,甚至把整座樓的網(wǎng)絡交換機關了……沒錯,年輕人要給老人讓座,社會要關懷孕婦,但這些道德準則都是要有度,這個度就是不能侵犯他人的利益。
前不久,作家侯虹斌的文章《愚蠢也會成群結隊的出現(xiàn)》引起了熱議,文章諷刺了那些以一己私利干擾別人的極品群體——巨嬰,表現(xiàn)之一就是人與人之間沒有行為界限,你的就是我的,我不高興就是你造成的,他們不在乎個人尊嚴,對體面沒概念。為什么社會上有如此多的巨嬰呢?他們不在乎尊嚴,不要體面,他們追尋的是什么?想來想去就一點那就是——實惠。套用北京大學的錢理群教授“精致的利己主義者”這個概念,這群人完全是“粗鄙的利己主義者”。
社會的有序進步源自規(guī)矩和原則,更源自對個體權利的尊重。道德綁架往往會架空社會的規(guī)則,面對這種不講是非的風氣,就應該勇敢說不,如果當這種歪風演化成集體無意識,成為社會潛規(guī)則,道德和規(guī)則就會被無形地架空。